BOSS直聘赵鹏:To B,还是 To “薛定谔的壁”?| 华映portfolio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腾讯投资 Author Insight&Forecast
“每个从事To B服务的人事实上都面对着一堵墙壁——薛定谔的壁。很多时候,位于墙壁外的服务方对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并不清楚。”
To B打法一定是Top-Down?续约率是行业标杆神话?所谓的To B究竟是To大B还是小B?在年前举办的2020腾讯投资IF大会上,BOSS直聘CEO赵鹏一如既往地犀利,对To B行业的“金科玉律”发起挑战。
他说,其实To B和To C一样,在创业者心里最重要的永远是用户。吃着这碗“技术饭”和“用户饭”,5年时间,赵鹏带领BOSS直聘从零到年营收10亿元量级,且实现盈利。华映资本曾于2016年领投BOSS直聘C1轮融资,并在2017年再次加注。
来源 | 腾讯投资(ID:TencentInvestment)
2019年据说是To B行业的元年,但BOSS直聘CEO赵鹏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。他认为,元不元年不重要,重要的是To B行业普遍困境里无法逾越的那一道墙壁,薛定谔的壁。
创办看准网、BOSS直聘,赵鹏深耕人力资源领域十多年,跨越了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两个周期。而在短短五年时间内,他更是将BOSS直聘从行业默默无闻带到年营收10亿元量级,并且已经盈利。
在2020腾讯投资IF大会上,他语出惊人,如今已成为To B行业金科玉律的三个传说,他一一打破,并且发出灵魂三问。To B打法一定是Top-Down?续约率是行业标杆神话?所谓的To B究竟是To大B还是小B?
作为企业服务从业者,他认为To B本质上与To C一样,都是“用户至上”。把握好这个核心,To B的增长瓶颈才可能打破,最终在市场的动态平衡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。
以下是BOSS直聘赵鹏现场演讲实录:
To B 行业的三个传说
有人说2019年是To B的元年。一般来说,元年都意味着有个风口,但喊元年的人其实分两种:一种是自己玩命干,包括投钱;还有一种是只在嘴上说元年,看着别人做。这些年做To B,众所周知,有一些人挤在墙根下,增长遇到了瓶颈,当然也有一些人认真翻了过去。
To B行业普遍面临的局面是,我们向某企业拿到某方面的预算,为它提供相应的服务,但很多时候,位于墙壁外的服务方对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并不清楚。
有一种教科书式论断认为,企业内部有一个采购部,有统筹渠道的渠道主管,还有一个签字人,这些是我们要搞定的对象。但是往往到最后,企业里的终端用户会跑出来问服务方,“我是用户,你们问过我吗?” 这是第一个传说,薛定谔的壁。每个从事To B服务的人事实上都面对着一堵墙壁,里面发生了什么并没有人知道。
第二个传说是,To B的打法一定是Top-Down(自上而下),理由是,企业内部太多人在做决定和参与决策,所以搞定老大、自上向下渗透的服务过程是比较容易的。具体来说,我方CEO带领一个To B的队伍“打仗”,包括售前、销售、售后,产品定制化开发等等,向下协同多工种驱动自身企业,联合作战攻下对方CEO,再由对方CEO向下渗透服务,这件事情就达成了。
第三个传说是关于续约率,即一个企业从出生到墓志铭,似乎续约率就代表了我们对企业服务的评价,并且还用来做企业服务公司的估值模型,它成了某种标准。比如被连续多年使用的某企业服务,续约率达到百分之百,这样的话估值大概在10倍P/S。
基于以上,任何一个创业者进入To B领域,就等于面临一道To墙壁的壁。团队建设方面,每个To B公司CEO都缺一个销售大牛;营收获取方面,每个订单都是打怪升级,一层一层,直到搞定对方老大为止;投资逻辑方面,续约率等于对方企业的Lifetime,等于10倍或8倍P/S,取决于市场好坏。
那么,To B 的生意真的如此吗?
把大B当小B,把小B当C
中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告诉我们,中国有2179万家企业,共有3.83亿员工,去掉非市场化雇员,平均一个企业的雇员不到20人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98%的中国企业生命周期平均小于三年。
那么问题来了,在中国做To B服务要不要To小B?中国小B需不需要To B服务?中国小B需要什么样的To B服务?
我们可以想到的是,中国小B一定需要一种服务,就是要获得“销售线索”,所以提供销售线索的人,可谓是“得小B者得天下”。换句话说,凡是从B身上因为提供销售线索而赚了大钱的生意,一定是To小B,从前有百度、阿里,如今有美团、快手,都是如此。
Boss直聘处于招聘服务市场,也是一个吃创业小B百家饭长大的公司,我们对此深有体会。因为有无穷多小公司要雇人,有了人才能开张。在我们看来,小B跟刚才薛定谔的壁相比而言就相对简单。
因为(决策者)往往是终端用户和签字人,甚至于终端用户就是签字人。很多在我们平台上招人的,付钱的人自己就是用户,是部门经理或部门总监。在我们的视角下,小B就是终端用户,也是签字人,没有所谓的一个采购经理来回比价,这样看的话,世界会不太一样。
创业五年来的体会,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:我们把大B当小B,把小B当C。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充分授权、放权给一些基层部门做招聘决定,这件事情会带来To B服务的变化。好比是一个巨大的大分子变成很多小分子的组合,我相信这一变化不仅是在人力领域如此。
在创业者心里面,最重要的永远是用户。不管墙壁里面是什么,我每天服务好用户就可以了,用户会给我饭吃。也许终端用户声音一开始非常渺小,比较难影响企业的决策。但开始总是渺小的,渺小的声音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变化,已经被明确看到的显像未必对未来是好事。
我们去看美国企业服务市场非常成功的细分市场领先者,Dropbox(云存储)、Slack(企业协作应用)、Zoom(云会议),也都是把大B当小B,把小B当C,从C开始突破。
打破“自上而下”与“续约率”神话
接下来我们再看中国的大B市场。刚刚提到一个数据,98%的中国企业生命周期平均少于三年,打个比方,它们就像两年生的草本植物,数量级是千万家;而各个垂直行业里的巨头公司,就像多年生的乔木、参天大树,生命周期是十年甚至几十年。
因此,当我们在强调续约率有多重要的时候,其实我们在说的是大客户。当我们谈大客户的时候,我们谈的是不得不做定制化。当我们谈定制化的时候,我们说增长慢。于是,我们拿不到投资也不容易赚到钱,没钱就吸引不到一流的人才。所以可想而知,创业公司如果上来就To大B,其实不太容易得到支持。
我们看到有些创业公司,融资一轮、两轮、三轮都挺好,但是再到后期阶段,增长就会遇到瓶颈,这时候你的路接下来该怎么走?我们的体会就是先跟小B,尤其是小B里的终端用户做朋友,这跟大B里面终端用户做朋友是一样的。
今天是腾讯投资的IF大会,既然有了Insight 也要有Forecast,这里斗胆做个预测:十年之后,中国企业服务领域能长出来的大公司一定主要To小B,但也会有To大B的能力。它的发展一定是Bottom-Up(自下而上),并且一定是在2000万企业的市场动态平衡中去达成续约率,而不执着对某几个企业的续约。
以上是一些小小的猜测。我认为To B从业者是勇者,不管元年还是次年。聪明的中国人已经把To C互联网业务做到这样的规模,相信“薛定谔的壁”也并不值得恐惧。我们期待更多在To B领域实践的破壁人。谢谢!